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农村共同富裕工作要抓紧。中国有超69万个行政村、超万个自然村,如何让如此大规模的村庄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探索出一条条不同的路子出来。乡村如何振兴,农业如何产业化,农村资产如何盘活,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如何增加?一系列问题需要结合各地实际予以解答。
澎湃新闻调研采访了浙江仙潭村、江苏美栖村、吉林孙家屯村、江西进顺村4个不同发展模式的村庄,探寻其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实践,同时专访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以期对上述问题的解答提供参考。
年,进顺村就跻身中国十大名村,这16年间,始终保持着这一身份。这项排名,事实上不是通过经济总量,而是通过综合考评得来的。走进村庄,能从诸多细节看到它的特别之处。
村委旁边有一个百米展板长廊,澎湃新闻记者透过玻璃板看到,里面张贴着进顺村固定资产明细、每月财务收支情况、股利分配明细、发包收入明细以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发放明细等等村里各项开支明细表。
在明细表不远处的公告栏里,有群众提出诉求:退休村民建议增发退休工资;村民建议对辖区住宅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应届村民子女进行奖学金发放;残疾人希望村协助办理残疾证审核……
进顺村村委旁展板的“群众诉求”图彭艳秋紧挨着旁边,则有对应的群众意见建议落实整改情况公示:年4月起,给退休村民每人每月发放元退休补贴;村保卫科陆续对全村住宅、企业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9月份开展村民子女奖学金发放仪式,发放金额余元;7月底完成残疾人证审核……
进顺村群众意见建议落实整改情况公示图彭艳秋村集体经济建设进顺村的旧址位于南昌火车站附近的老福山,原来是进顺大队。“硬木扁担杉木桶,代代不离驼背种。一根扁担两只篮,有女莫嫁上窑湾”,40年前,进顺还是出了名的穷村,当时的村级收入只有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不到元。
上世纪八十年代,进顺村做征地企业的来料加工,掀起第一波创业热潮,二十多个村办企业相继成立。这些手工作坊和小厂主要以生产纸盒、酱油、鹅毛扇、麻绳、米粉等民生产品为主,村民的身份转变成了拿工资的工人、服务人员。
然而,到了80年代中后期,这些小作坊适应不了市场的发展,没有占有率被迫关停并转。“最早拖把是针织衣上剪下来的布条子做成的,十几个人也是一个厂。因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管理粗放,到后来就没什么竞争力了”,进顺村党委第一书记罗玉英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那段时间,进顺大队第六队的社员罗玉英在村属企业印刷装订厂做装订工,厂里保管员空缺时,有高中文凭的罗玉英被调为保管员。因为颇具才干,工作出色,罗玉英当上了车间主任,又当上了副厂长,后提拔为日化厂厂长。年,26岁的罗玉英被村民推选为第一任村委会主任。
随着城市快速扩张,进顺村从原先的“城郊村”逐步变成“城中村”,截至上世纪80年代末,村里的土地已基本被征用,没有可以利用的土地了。村办企业搞不下去,又失去了土地,农转非进城务工的指标又比较难。村民如何谋生?村集体又该如何发展?
进顺村考虑将土地补偿款集中起来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做投资的原始积累。短缺经济时代,进顺村从开办的小型饭馆里尝到了甜头,准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三产。年,进顺村从银行借款万元,集中村里全部资金,总共投资万元,建设了16层楼高的鄱阳湖大酒店。“当时还不叫星级饭店,叫旅游涉外定点饭店”,进顺村党委书记罗来昌说。
几经周折
鄱阳湖大酒店建成三年后,承租给了一个外来投资商,每年收取万元的承包租金。但承租后的鄱阳湖大酒店很快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拖欠了多万元的承包租金。而那时村里的手工作坊企业基本都关停,剩下的养鸡场、酱油厂和米粉厂也力量微薄,养鸡场没有利润,交不出钱,酱油厂交了1万多元,米粉厂2万多元,基本没有集体收入的来源,也就没有资金发退休工资和干部的工资开支,加上多个村民坐在家里等待分配工作。
在这样棘手的境况中,湖坊乡党委委托罗玉英全面主持工作。临危受命,眼下面临两个问题,“首先就是要他交钱,进顺就是靠鄱阳湖大酒店的收入来解决村民的工资、退休问题的,不交租金就没有钱,这是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第二个,我是村主任,现在来主持工作,又是个女同志,别人也有一种轻视的眼光对待,就等着看我怎么承担这项责任”,罗玉英回忆说。
罗玉英没日没夜地想办法,通过银行调查外商的资信背景,研究外商“三证”的真实性,甚至到对簿公堂,几经波折,终于收回了酒店经营权。年元月3日,鄱阳湖大酒店重新开业。
罗玉英主动请缨担任鄱阳湖大酒店的总经理。作为村主任,她不是酒店管理科班出身,白天事务繁忙,酒店的管理知识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补课”,她专门订阅《中国饭店》杂志,“晚上11点以前没有回过家,那时我孩子小,早晨出门他没醒,等我回去他睡着了。”
罗玉英细数家珍,“鄱阳湖大酒店个房间,多个床位,交接后运营的第一天住宿率17%,第二天34%,第三天就50%多,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就到了60%多。”
说起是否有担忧过入住率的问题,罗玉英对记者说,“没有担忧过,一个是本身就在火车站附近,另外在交接过程中我边交接边整理,再一个我们招聘的员工边培训边上岗。我请了我们江西旅游学校的老师来讲课培训,每天下午培训我们的员工,把服务的理念贯彻到位,这样来对外经营。”
收回经营权后,罗玉英实行了工资改革,从过去的单一工资结构变为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构成。根据鄱阳湖酒店自身的实际承受能力,福利改为一天免两餐,工资上总经理和员工,基本工资相同,岗位工资与职位相关,此外,还有一项效益工资,依据定的指标完成多少,效益工资有30%的浮动。这种方式,在当时看起来,都是非常超前。
苦心经营下,从承包人手中收回后的第一年,鄱阳湖大酒店就实现了万的利润(含折旧),村民的收入相比过去也大大提高。“历史把我推向这个舞台,我也想体现下自己的人生价值,到底行还是不行,从这个角度上去看,不是我的水平提高,只是我做这件事我是用心在做的”,罗玉英对记者说。
“跳出进顺发展进顺”
年,进顺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有村民建议,将所有收入平均分摊。罗玉英意识到,必须尽快改变村民“小富即安止步不前”的思想,罗玉英提出“跳出进顺发展进顺”的理念。
怎么跳出去?进顺村选中了“飞地经济”,村委决定在青山湖民营科技园购买土地,建设工业园区筑巢引凤,但是当年,这个极具超前意识的谋划,在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上遭到强烈反对。
年底时,罗玉英召集全村的党员干部去参观外部发展较好的村庄,“回来以后大家都讲,‘哎呀书记,你看看人家村里面有多少土地,人家发展才能发展的更大,我们进顺村没土地,还要再去买土地’”。
此后短短几年,进顺村购买了多亩土地,大刀阔斧的建起了工业园、物流园。
年,进顺村用12亩苗圃置换民营科技园中的41亩土地,并投资0多万元建起了进顺工业园区。2年,在南昌昌东工业园购地亩,建起了昌东鄱阳湖工业园;4年,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组建南昌鄱阳湖建材有限公司;6年,投资万元,在昌东工业园又建起了物流园区……
进顺物流园图彭艳秋8年,进顺走出新思路,跳出原有楼宇经济和园区经济的成熟模式,进军金融板块。南昌农村信用社要改制为农商行,进顺参与了这轮改革,成功入股新组建的南昌农商银行,占该行百分之五股份,成为该行十大股东之一。“进顺村的资金收入和支出基本是通过鄱阳湖实业有限公司来运作的,三个园区一年收入在1万左右,楼宇大概在1万~0万,南昌农商行每年分红基本在0多万,这三个板块贡献0多万,这三个板块的收入都比较稳定。村里去年给到村民多万,今年估计会突破0万”,进顺村党委书记罗来昌表示。
三次股改
进顺村地处近郊,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单一的集体所有制,行政权和财政权合二为一,村委既要负担农民的社会保障,又要支出各种福利,还要承担公共事业费用。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产权不明晰,主体“虚化缺位”。村民就业压力大,难以满足需求,现行的按劳分配制度显得不尽合理也有碍人才的引进和流通。
年“公退民进”,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集体经济要退出来,民营经济要进入。年,进顺村在江西省作为首个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庄,进行了社区型股份制改革,聘请了注册会计师对全村所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按市场评估确认的净资产共计万元,股数为0万股,以当年8月31日户口在册人数定成员。
成员股,只要是进顺村的村民都有,但会根据年纪的大小有不同的系数。18岁以上的村民有4个成员系数,18岁以下和7岁以上的,两个成员系数,0至7岁是一个成员系数。大体上年纪越小,系数越小。股份可以继承,也就是说一户家庭里的股是固定的。
“除了成员股,当年我们会根据工龄设定系数,农民在生产地上工作一年有0.2个系数,25年封顶就是5个系数,不搞平均主义”,罗来昌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除了工龄股,岗位股、优抚股等也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系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起了民生兜底的作用。
第一次股改,认购只有30%,也就是万股。罗玉英觉得,这次股改,不算成功,老百姓还是在观望。但这时,买了股份的村民年年分红,没买的没有享受到,什么也没有,她认为这不合理。于是,到2年罗玉英和村委班子商量后,进行了第二次股改,又量化15%,再增加1万股。“年年股份都会分红,对于没钱购买的村民,村里可以借钱给他,每年付银行的利息,这也合情合理。当时没钱购买的村民,4年半时间用分红还清本金和利息就可现金分红。”罗玉英说。
年时,进顺村搞了身份置换,村民所有的社保个人部分,全由集体出,此外还给村民块钱生活费,可以选择在村办企业工作,也可以选择在村外工作,实行双向选择。
“村里的发展成果要村民来共享,并且要适应自己改革的实际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次股改就没有工龄、岗位、优抚这样的差别,否则在村里工作和不在村里工作的,算工龄时会造成不公平。
林树兰原本是赣州人,年嫁到进顺。年进入鄱阳湖大酒店餐饮部上班,一直到7年到村委会做接待工作。“那时候我们参加股改是要看参加工作年限,我和先生两个人加起来一年分红2万左右,我公公参加工作很长,他一个人有1万多,我们一家人一年分红加起来差不多4万块钱。”
进顺村民的福利
南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旧改和拆迁工作也伴随式发生。村民老村居的房子防不胜防。为了让老百姓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居住环境,进顺村统一建设了“农民公寓”,每一户一个指标,这在江西也是率先之举。
进顺小康家园图彭艳秋3年,进顺向邻村购地亩,兴建进顺小康家园。“这种涉及百姓利益的事,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罗玉英分片区召开户代表会,每户派一人参加,然后根据大家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房型,复式的、三室二厅二卫、两室两厅两卫等,每平米元。方案和房型确定下来后,楼层和朝向通过抓阄决定,“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平,村民先选,干部后选,我最后选”,罗玉英说。村中的事务公开透明,和村领导班子的做事风格分不开。每年年底,进顺村会召开村民股东代表大会,相当于公司的股东代表大会,股东代表到村委,听取村委的汇报,包括村里的收入减掉开支工资、各项福利、固定资产的投入及相关的一些财务费用等各项明细。村里的收入支出,每个季度会公布一次。
搬进小康家园后,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提升不少。
刘省保,今年64岁,已经退休。“生活在我们这村的村民还是很幸福的”,刘省保在年进顺小康家园交房时搬进家园,房型是平的复式。
他们一家人原先住在农村老宅,“环境肯定是不好,里面什么设施都没有”。刘省保退休后在进顺村小康家园做物业,一个月多的收入,加上0多元的退休工资,加上年底的分红以及每月元的退休补贴,“还是很不错”。进顺全村名退休村民,今年开始每人每月有了块钱的退休补贴。
据进顺村党委委员赖晓林介绍,原来城区的老房未拆的,搬进进顺小康家园后,原来的房子就可以出租,这也算是村民的一种隐性福利。
“满意,还有什么不满意,有事做有饭吃”,刘省保15岁起就参加劳动了,原先在菜地和鱼塘每天赚取工分,工分折算成工资。20多岁到了村办企业的土产店,从运输员慢慢提拔为采购员,然后干到经理,后来到食品厂,再后进入鄱阳湖大酒店、洪城宾馆、省建材。他的一生,见证和陪伴着进顺的发展。
“小康家园跳广场舞的场地很大,这也是给我们提高生活幸福感的。原先路途比较远,正好村委会这里要搞工作,把我调到这边。搬到小康家园以后,上班几分钟就到了。”年,进顺村老年大学正式招生办学,这是江西省首个村级老年大学。林树兰接了老年大学的工作,“因为我们村办的老年大学没有政府统筹资金,全是村里投资的,自负盈亏都是村里头,其实算一个公益课堂,所有的收费标准以及付老师的工资,都是以市、区老年大学的标准来收费以及支出。”
老年大学的学生正在上声乐课图彭艳秋“学费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我们基本保持老师的工资和一点水电费。老年大学工作人员的工资是由村委会发的。所以其实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有那么一个进顺村,让大家了解进顺,相信进顺。”据林树兰的介绍,老年大学每年4个月的假期,一周一次课,一年下来有33~34次课,学费却只有元。林树兰觉得老年大学的开办,主要是第一书记罗玉英想去回报社会做公益事业。“年学生有多个人,到了年有多人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事业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能感受到这些老年朋友上课以后的那种蜕变。”
老年大学也要安排他们值日,也会选班长。每年会搞两次的文艺汇演汇报演出。“我们搞老年大学,目的就是让这些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了有一种自我的存在感。”罗玉英对这项事业,也感到很有坚持的意义。
老年大学里的学生正在跳舞图彭艳秋进顺村的民生发展理念26字诀是:安排好住的,敬养好老的,教育好小的,照顾好弱的,兼顾好大众的。村里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健身房、古筝房、练舞厅、声乐教室,除此之外,妇女儿童之家、党建中心应有尽有。
进顺老年大学的古筝房图彭艳秋“我们村的领导,好像都是走在前面的”,林树兰说,“他们都考虑得很清楚,就比方说大病救助,得了癌症的是一次性2万元,这也算一种福利,当然这个福利希望大家都不要。”而教育好小的,进顺也在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考上大专、本科、研究生,都有奖励,考的越好奖励越多,比如家里孩子考到了“”“”的研究生,村里会奖励3万元,比之前又增加了一万;只要考上重点高中,就会奖励0元。到今年,进顺村村民享受了20种福利,包括各种节日费、长寿奖、大病救助金、村民住院费补报、五保户村集体供养等等。
进顺村的村民福利,今年新增了退休人员每月元退休补贴的福利图彭艳秋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