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5科注册会计师真学霸,看完这备考时

心心念念的备考经验,年CPA一次过5科学霸经验分享来咯~

姓名:李同学

考试之前:零基础小白,应届毕业生,财务管理专业,保研

考试之后:一年过五科,在读研一

成绩:总分平均分-63

审计-56财管-60.25经济法-68.5会计-64.5战略-67.75税法-61

备考,让我从双非本科保研至院校,上大学之前就有所耳闻,会计行业有许多证书要考,而CPA是顶尖证书,因此我便与CPA走到了一起。大学期间,绝大多数课余时间我都是在图书馆学习CPA的内容,由于CPA的知识点多数覆盖我专业课的内容,所以每学期期末考试前都没有特别焦虑,还取得了我比较满意的成绩。最大的惊喜便是在大四上学期获得了研究生推免资格。由于一直在准备CPA,也帮助我在保研复试中对答如流。成功获得了上海大学的offer。

年8月参加完考试后研究生这边就开学了,研究生的第一学期,边等成绩边准备其他证书,伴随着11月下旬的到来,突然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可以查成绩了,挤破了头终于挤进网站,看到成绩的那一刻,还是很意外的,因为出考场的时候真的觉得自己考的糟糕透了,然而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期。可以说这是年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把。整个人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了。当然CPA给我的不止一张成绩单,更重要的是对个人财务基础的提升、时间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毅力与习惯的养成。

当一年五科加上“应届生”的标签时,可能大家会觉得小小年纪,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厉害,但鲜花和掌声的背后,痛苦与成长或许只有自己最清楚。备考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备考高考,是一群人一起走,然而备考CPA,只有自己在走。你的情绪讲出来身边的人可能并不会理解。而且备考不光需要毅力,更需要体力,所以保持一个好的身体也尤为重要。

另外,学习真的不能急于求成,有一些考试,或许真的可以“速成”,但CPA绝对不能“速成”,你怎么糊弄它成绩就会怎么糊弄你。对待考试,考高分很难,而对待CPA,考60分就很难了。所以备考CPA的过程中一定要脚踏实地,注重过程。

我是大二上学期开始备考CPA的。我认为在大学学习CPA还是非常有优势的。首先,大学的学制比较长,有差不多四年的时间。

其次,本科学业压力不会太重,读研之后就能切实体会到,研究生可能会面临学术压力,但本科不会。

最后,本科所处的年龄真的是精力、体力、脑力都特别好的时候。接受知识速度快,也不会那么容易疲惫。综上所述,大学备考CPA优势很大。

记得第一遍学习财管的时候,花了一个多月,课听完了,整个人也自闭了,完全不知道它在讲些什么,后来重听第二遍,第三遍,理解的就多了一些。

当然在理解之后,还是要通过做题来检验,而做题又是给自己深深的一击,基本上是逢做必错。后来我才知道,课不能只听一遍,题也不能只做一遍,要多次重复才能达到熟练的效果。

所以基本财管的历年真题我做了不下三遍,高频错题当我错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就索性单独整理到一个文档里,考试前把它背过。其他的科目也是如此,一遍不懂就再来一遍。不断重复,循环往复。

审计:审计语言晦涩,而且实务性强,今年我的审计没有通过,分析原因我觉得还是对书本掌握的不够熟悉,审计首先是要把全书的脉络把握清楚,这本书到底是在讲一件什么事,审计的流程是怎么样的。接下来再深入到每个章节,而在每个章节中,要细化到每个大标题以及大标题下的子标题。审计的选择题真的考的还是挺细的。至于主观题,老师让背的一定不能偷懒,认认真真背。历年真题要做深做熟。切忌一知半解。

财管:花很多时间复习也未必过的一个玄学科目。财管计算量大,而且遇上前后有关联性的题目,那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填表题更是磨人。初次接触财管的大表题,耗费很长时间去填完一张表并不稀奇,所以说,通过这个科目的关键就是要多练习机考,提高计算速度的同时也要提高打字速度。千万不能懒,一定要亲自动笔去计算,这样才能知道哪个知识点掌握不扎实。

经济法:人称“最简单,背背就能过”的科目,但完全不是这样。经济法想要通过也是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的。民法的题目非常灵活,想拿满分不容易。证券法更是每位考生的噩梦,不能放弃却又懒得背。破产法离生活太远难以接受,但考题并不难。票据法应该是主观题中最简单的题目。经济法的主观题考点比较稳定,主要还是仔细研读历年真题并且把握当年的新增考点,法条该背诵的要背诵。而经济法的客观题覆盖面非常广,对于后三章一定不能战略性放弃,而是要熟读教材,后三章绝对是选择题的重灾区。

会计:会计是一个很有逻辑的科目。它仅仅是内容比较多,所以让大家觉得难。在学习会计时,一定要把分录前后的勾稽关系搞清楚。初始学习的时候要勤快一些,可以把每道题的分录都完整的写出来,在熟练之后就能够轻松的在大脑中浮现思路。对于新修订的收入、租赁章节以及账务处理少但文字表述多的章节,一定要熟读例题,深度理解。考试非常热爱改编教材例题。

战略:需要记忆但又贴近生活的学科。由于这本书相对贴近生活,可以用生活的例子解释知识点,所以可以将知识点对照成生活中的实例去记忆。学习前期先记主干部分,临考前再将记忆细化精准化。对于战略主观题,历年真题对比几套就会发现考点重复度很高,该背的一定要背,对于十八个风险点,也就是人称的“十八罗汉”,千万不能战略性放弃,一定要花时间记忆。

税法:税法既有背诵部分又有计算部分,可以说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四大税种是保及格的,而小税种是锦上添花的。对于税法的主观题,一定要把历年真题做熟做对,保证能从第一问到最后一问的得数都做对才行。对于税法的客观题,对于每一个选项要找到在书上的哪个位置。如果很陌生,一定要重点标记,后面复习时多看。

时间安排方面:没有早与晚,只有开不开始。

第一轮:年11月-年8月,就是对各科目内容的熟悉,多听课多理解,有时间就多听多看。这一阶段不要求做太多题目,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尽可能详细的学,认真的学。放下应试的心态,以学知识点的态度来面对这一轮。

第二轮:年9月5日-年6月13日,这是大四学年到我毕业期间,从这个时段开始自己是进入到了集中备考的阶段,历时10个月的时间,我完成了6个科目的最后一遍学习,以及13本笔记的梳理。我是一个科目接着一个科目学的,在学习后一个科目的时候会捎带前一个科目的复习,当时跟着年的精讲课,串讲课,除了自己写笔记整理思路,把老师课件的题目都会自己动手做,把那些细小的易错点也记在笔记本上。

学习顺序基本是:会计、财管、战略、审计、税法、经济法。我记得大概是年3月份出的教材,当时买了全科的教材,出新书之后学习补充各科目新增部分,税法和经济法也是在教材出版后才学的。在做文字性选择题出问题的时候我会翻阅教材找原文表述,对文字表述多的科目或者章节也会着重去看教材。总的来说,教材算是一项重要的查阅资料。

第三轮:年6月13日-年8月26日: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排时间表。进入考试模拟状态,我会在周二、周四、周六复习审计、财管和战略。在周三、周五、周日复习会计、税法、经济法。周一用来回顾过去六天出现的错题。复习时间段并不是做套题,可能就是每天一个章节这样,仅仅是为了在对应时段能让自己迅速切换到对应科目的思维。而每周晚上的时间会穿插晚自习复习会计、审计、财管。由于当时经济法薄弱,便在晚上给自己加了一节经济法。时间表如下图所示。

自学过一段时间会计,总体感觉就是进度太慢了,听到重难点章节那是真学不下去,遇到问题也无人解答。报班最主要的一点在于有一个课程体系摆在那里等你去完成,当进度条从0%变成%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也会成为自己继续学下去的动力。

总而言之,CPA真的是有难度的,不要相信自学过注会,30天过注会,买书=备考这些自欺欺人的话。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

(1)不要过分在意结果,备考过程中尽量不要把自己当成考生,你要做的就是安安静静去攻克每一个知识点,轻轻松松走上考场,注重过程,相信天道酬勤。

(2)可以玩,也可以放松,但注意适可而止,出去玩是为了玩完有一个更好的状态,而不是把玩作为一种对厌学的逃避。

(3)可以怀疑自己,可以有崩溃的情绪,但无论怎样,都请你坚持下去,既然决定踏上CPA这条贼船,那就一定要笑着到达对岸。

(4)不要以60分为目标,向分出发,才可能考到60+,向60分出发,多半得挂!

▎本文由高顿CPA学员原创发布,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