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账簿原来是假的著名审计专家手把手教你从

账簿分析主要是对总账账户借贷方对应关系及其发生额的分析,是对明细账借贷方发生额来踪去迹的分析,有时也包括对与被查账户相关的凭证的延伸检查分析。这些分析既要依靠查账人员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实际经验,同时也要依赖账簿分析法的技术、技巧。

在长期的查账实践中,查账人员积累了一系列账簿分析俭查的经验和方法,它为我们进行账簿分析提供了极好的借鉴和参考,账簿奇异分析检查法就是其中一种,现简单说明如下:

01从账面奇异金额发现问题

会计资料是数字的海洋,数字是构成会计资料的基本材料,所谓奇异数字是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奇怪异常的数字。所谓异常是指该数据针对其业务内容和其所反映的信息内容而言的,没有一个数字绝对是异常数字,也没有一个数字天然不是异常数字,异常数是相对而言的。

如购买一辆板车用去元是正常数,而修理一辆板车用了元就是异常数,如果将来物价上扬到一定程度,购买板车用元也可能是异常数。

所以认识异常必须结合特定时期的特定的经济业务内容,必须由查账人员进行准确的专业判断。识别异常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1)从数目大小发现问题

特别对一些经济业务有一定的数量金额界限的,如发现无故突破该界限便可视为异常,应进行深入调查审核。我们可以用该界限去把握其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之度,这个度可以从这几方面理解:有关数据具有的比例结构,如折旧与固定资产原值存在比例关系,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存在比例关系,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与工资总额存在比例关系等;有关费用的发生与其业务规模和拓展的联系,如某企业销售费用过去每月为12万元,本月份销售量未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而销售费用却上升至20万元,则这20万就是值得推敲的异常数,因为销售费用增加无业务背景的支托;有关常识的运用,如上述的修理板车便是一例。

(2)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问题

在账薄体系中,有的会计科目的余额本身应为借方记录值或货方记录值,有的账户是虚账户,有的是实账户,在经济业务中有的业务本身是一种增加(正向)或减少(负向)。例如,购买材料应支付贷款,即企业的材料应为正增加,而企业的银行存款应是减少,如果经济业务活动的结果与之相悖,则说明存在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出现异常。又如,被查单位进行材料实物盘点,经查出现了某材料的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数小于本期发出数+期末盘存数的“余额”,即出现了来历不明的材料剩余,该余额便为异常数。有的虚账户出现了期末余额就是奇异数,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3)从数字的精确程度发现问题

一般会计核算对数字的计算有相应的精度要求,财会人员应以此为标准处理有关会计业务,如果发现的账薄中有的业务出现过份的精确或不精确,都应列为异常而加以分析。

例如,发现被查单位的利润为万元,某产品的材料成本差异摊销值为0元,就是一异常数,理由是销售收入经扣除销售成本、税金等,材料成本差异经过汇集再按一定的分配率分配到产品之中,怎么如此凑巧正好为一位正整数,其中有无人为调节的因素,确实值得怀疑。又如,某采购员外出报销的住宿费是10天计元,平均每天.8元,哪有这么准确的计价呢,这的确存在不解之处,有必要进一步查实。

02从账面奇异时间发现问题

所有经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总是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的,财务人员对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也应准确反映其发生的时间或时期,时间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反映和监督的重要因素,而这一要素不像金额数值那样为人们所重视,常常易被忽略,但它往往也暴露出许多疑点和线索。认识和判断时间异常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时点的错位发现问题

经济活动总有其特定的时间,具体说它总是发生于某一时点,如果有关账薄或凭证记录上无时点反映,或故意使之模糊起来,或虽有所反映但所反映的时间与其相对应的经济活动有明显矛盾,都应列为异常数,作为进一步审计的重点。例如,现货购买材料记录所反映的时间与实物验收时点、付款时点相距甚远,就是一例异常,应引起警觉。又如,某市供电局前局长收受贿赂,其中一笔收贿8万元,当法庭审讯时有关人员出示了一张借据,由此被告一口咬定其收到8万元的现金不属于受贿,而是向朋友借款行为。到底是借款还是收受贿赂,关键是该借据写于何时点。后经查实该借据是在事情败露后,当事人补写的,将时间往前推了一年多,说明其收受贿赂的事实清楚、罪名成立。

(2)从时间区间的延长或缩短发现问题

许多经济活动的进行总有一定时间区间,超出正常的时间区间不能完成应完成的经济业务,说明其中存在非正常因素,所以应列为异常数加以分析。例如,企业的债权超过结算期和信用期不能收回就可能出现坏账,企业在途材料和在途商品根据合同规定及其所采用的运输方式,长期不能到货,就出现异常,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03从账面业务的奇异地点发现问题

如上所述,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空间和地点进行的,这一空间和地点反映了被查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如企业采购材料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卖主,也就是说有相对稳定的采购地点,企业的产品一般也应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也就是说有相对固定的销售地域,如果这些地点发生变化应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变化和调整;如果这种变化不能说明其正常理由,甚至业务发生地点与其业务内容发生违反逻辑的现象,这都说明出现了异常,应作为进一步审查的线索。

例如被查单位的采购人员为谋取个人好处费、回扣等,舍近求远、舍优求劣、舍国有求个体、舍廉求贵、舍计划内求计划外,这必然表现为企业同一商品、同一价格在多个地点可以采购到,采购人员偏偏到远僻的地方去购买,即出现异常地点。同时异常地点还常常表现为单位物资的奇怪的流向,即企业的物流与货币流不是呈交换性对流,而是出现物流或货币流的迂回往返,甚至出现不明去向的流动。

例如,A企业向B企业购买物资,正常情形应为B企业向A企业供货,A企业向B企业付款,但却出现B企业向第三方供货,A企业向另一单位付款的现象,这也是异常地点的表现。再就是某些经济活动发生的地点明显违背常识,如被查单位本身地处广东,却赴东北采购热带水果,地处产煤区的企业却赴能源紧张地采购煤炭等,这些常识性“失误”应引起查账人员的注意。

04从账面奇异的账户对应关系中发现问题

账户的对应关系通过记账凭证上所载明的会计分录加以表现,反映资产、负债和权益的对应增减变化。所谓奇异的对应关系是指不正常地反映经济业务全貌,破坏了账户正常的对应关系,因而未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资金变化。发现奇异的对应关系一般从财产物资和资金的来源及去向入手,特别要注意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检查。例如,原材料增加,对应科目一般为银行存款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原材料的减少,其对应科目一般为成本费用的增加;但如果发现贷记“原材料”科目,借记“银行存款”科目,则反映企业出售原材料直接计入存款,却未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应作为异常对应关系,要查明原因。又如企业借记“原材料——A”科目,同时又贷记“原材料——B”科目,则反映企业以物易物,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也应列为异常对应关系作仔细检查。

05从账面奇异的购销单位发现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与其他单位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且日趋复杂化,但无论如何企业总有自身的业务联系单位,其经济业务活动总有一定规律性。如果企业交往的单位违背这一规律,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济活动无关,则可视为异常的购销单位,应作进一步深入检查。如何发现奇异购销单位呢?根据查账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查找。

(1)从购销单位的业务范围来判定奇异单位

因为任何单位都有其正常业务,如果超出其范围,购销单位开具的凭证及其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与其本身的经营业务不符,如经营食品的企业发生了倒买倒卖紧俏能源的业务,就可视为异常购销单位,并作为疑点作进一步查实。

(2)从购销单位与结算单位的矛盾发现奇异常

在正常的经济交往中一般购货单位必为付款单位或负债单位,如果两者发生分离,出现了非买卖关系的第三者,不供货却收款或不收货却付款,则可视为不正常现象,并应查明事实真象。

06从账面反映的有关业务经办人员和手续的异常发现问题

经济业务的发生须有一定的经办人并办理正规手续,如果有的业务经办人或有关手续异常,则说明该业务存在一定问题,有必要予以查明。例如,被查单位从事采购业务的经办人不是本企业职工,且身份不明,这不能不说存在问题(当然,这不一定通过账面检查可以发现,查账人员将查账与查实结合起来加以揭露);又如,被查单位的采购货物到厂并已入库,借记“原材料”科目,但却无正常的货物验收手续,财务部门仅仅根据购货发票记账,这也不得不引起查账人员的注意,将其作为进一步审查的重点。

07从账面的逻辑混乱发现问题

企业的账面业务记录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正是这种逻辑维系着账务体系的运作,保持了企业价值运动的正常进行,如果出现逻辑紊乱,说明账目记录中出现了矛盾或错误,而这矛盾和错误往往隐慝着各种问题,所以必须查清。例如,企业“原材料”账户出现贷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额大于其发生额,未曾从银行提取现金却有充足的现金可用,秋冬季节大量发放冷饮降温费、夏天却发烤火费和取暖费等,都是与正常逻辑不符的,应列为查账人员深究不放的对象内容。[本文作者: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首席高级专家,我国著名财税实务专家贺志东教授,资深中国注册会计师和税务师,曾任A、B、H股上市公司集团总部副总裁,北京大学EMBA班授课导师,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著作数十部,数十年财税实战经验,全国巡回数百场讲座]

百家号专栏限时优惠,手慢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