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成绩有效期是5年内通过6科,在报考的时候,考生们就开始分析各科备考的难易程度,以便合理搭配,尽早地拿下注会证书。
很多考生都知道,《会计》《审计》《财管》“三兄弟”被称为注会考试专业阶段的“三座大山”。细心的考生更会发现,“三山”之中只有《审计》是文科记忆为主的科目,其他两科都是以计算为主。
一个文科科目可以与计算量极大的理科科目并驾齐驱,其备考难度可见一斑。有的考生甚至几战《审计》依旧折返而归。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审计》跻身“三山”之列,还需细细探究。
学《审计》犹如读“天书”,入门过程似“登天”
《审计》之难在于其教材原文表述晦涩难懂、通篇的专业名词、重点章节居多,考试题目灵活多变,让考生经常不明所云。
接触过注会《审计》科目的小伙伴们,尤其是没有审计工作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审计》教材上的每个字都认识,放到一起就会怀疑人生呢?”
举个例子: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有一项是这样的,“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看到这一整段描述后,很多人或许已经掉进了视觉循环里,字和字只是并肩排列着,却理解不了到底是什么意思。
那是因为我国注会《审计》教材是从国际准则整段直译而来的。因此有一些表述不会完全符合汉语的表述思维和习惯。一句话里修饰的成分较长,让人们很难一下子抓住这段话的重点。
《审计》成为“天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实务工作中,审计是以专业角度去审核、审查专业文件或实物的。这种“以专审专”的工作性质,让审计职业必须专上加专,更加严谨,因此教材会涉及诸多专业术语。比如有的学员举例说:“测试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这句话简直是数个专业名词叠加的多重打击。
23章节的内容,至少一半“高投入”章节
《审计》之难还在于整本书都是需要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