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被称作中国的付费自习室元年。
短短一年里,
上海、北京已经开业超过80家,
沈阳、西安、成都也有60家。
韩剧《请回答》中的不要睡读书室
和韩剧、日剧里去自习室刷夜的学生不同,
中国的付费自习室,
九成消费者是已经工作的白领。
一条锁定上海陆家嘴商圈的一家自习室,
拍摄了48小时,
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经济下行,AI浪潮迅猛,
许多人担心自己中年失业,
学习者中女性占7成,
高知、高薪群体更注重提升自己。
以自习室为切口,
我们看到了一幅当代都市人群像:
生活原来不易,
只好终身学习。
撰文
闫坤沐
上海众学空间沉浸式自习室中的小黑屋
半个月前,一条在上海最繁华的陆家嘴商圈,找到一家付费自习室。在这里,会员花费每小时12元或者每天60元左右的价格,就能拥有一个一平米见方的书桌。
来自习室的大多数是已经工作的白领,因此自习室也开在写字楼里,方便会员下班以后随时来学习。
学习空间分为两种,一种是阳光房,比较接近我们对图书馆式空间的想象。从位于顶层25楼的巨大落地窗望出去,可以俯瞰整个陆家嘴。
另一种是小黑屋,完全避光,每个人只能点亮自己桌前的一盏灯。
小黑屋中专注学习的人们
为了追求极致安静,小黑屋里不允许用电脑打字,手机也最好静音。至于吃东西、聊天更是禁止,连戴着耳机都会被提醒,注意有没有漏音。
小黑屋公约
为了让会员尽量专注,这家自习室做了很多细节设计:
公共休息区的大电视循环播放着各类考试的倒计时;每周都会公布会员的净学习时长排行榜;会员可以在前台用手机抵押换一个番茄时钟。
这里还提供打印机、充电线、草稿纸、文具、茶包,甚至连女孩子用的头绳和卫生巾都有,全部免费借用,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因为一个小小的不顺心,就待不住回家了。
月度学习时长排行榜
开业一年多来,这里的会员已经接近人。成年人学习起来要保持专心很费劲,因此一到周末,帮助大家保持“禁闭”状态的小黑屋就一座难求。一条采访了其中20多位付费上自习的成年人,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部分采访对象肖像
从左到右依次为:蔡承龙、小妍、杨奥、胡安、郭萍
同一座城市,不同的危机感
29岁的林晓娜(化名),公司做在线教育,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拿过投资。今年她眼看着厕所的纸从厚实的三层变成半透明的两层,轻轻一戳就破,年会场地也由五星级酒店撤回到楼下湘菜馆,“傻子都该看出来情况不对了”。于是她开始学雅思,盘算着明年一旦遭遇裁员,就用赔偿金加上存款,去英国读个一年制的研究生,暂时避避风头。
34岁的自媒体从业者毛毛同样在年感受到冬天的寒意:“流量真的是越来越贵了,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前几年每到年末,同事们讨论的是来年KPI如何翻倍,但今年,大家说,“要从增长式思维转变成精细化运营思维”。
自习室落地窗外,繁华的陆家嘴
27岁的蔡承龙出生于徐州的一个县城,初高中才摸到电脑,他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视野、谈吐这些软实力上和来自大城市的同事有差距:“我感觉不是因为我多么想上进,是因为他们影响了我,不然的话就落后了。”
在金融、财务相关行业,边工作边考证是常态。尤其是财务,工作内容琐碎,门槛不高,安全感低,“现在AI是比较发达的”,对28岁的杨奥来说,学习就是在和科技发展赛跑,目标是要在彻底被取代之前,坐上管理岗。
小妍是电视台主持人,工作几年后,陷入“能继续做下去但又发展缓慢的瓶颈期”。而这背后更大的危机是,主持人这个职业已经肉眼可见地走向衰落:因为综艺真人秀和短视频平台的冲击,连省级卫视的著名主持人们都纷纷做起了淘宝主播。
对于23岁的胡安来说,职场本身就是难以适应的噩梦。大学毕业后她只工作了两个月,就决定炒了老板,来到自习室全职考研:“90后没有办法,自己对领导不满意,能力又不行。”她的目标是考上哲学系研究生,毕业以后当个大学老师:“也算是一种对社会的逃避。”
阳光房中独自学习中的李琛
25岁的李琛是海归硕士,毕业两年,目前是一家保险公司的管理培训生。相比于胡安,她在职场如鱼得水,说话语速飞快滔滔不绝,那是每天不停和各种人对接工作锻炼出来的。
可她每月看着自己的工资单,再对比房价,心知肚明,靠自己无论如何无法在上海买房安家。父母在老家当地过着不错的生活,能给她提供一些支持,但这也让她困惑:“你花他们那么一大笔钱,但是在上海过得还是特别普通的一个生活,这样真的值不值得?”
29岁的茴香早已经接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她正过着李琛想象中觉得无力承担的那种生活:孩子刚满一岁,夫妻俩拼尽全力在闵行区边缘买了个小房子。每天早上六点半出门上班,先坐公交车,再换两趟地铁,才能到达陆家嘴的环球金融中心,那是上海最瞩目的几栋写字楼之一。怀孕期间,早高峰的公交车上让座的人并不多,“车上很晃的状态,就比较辛苦”,讲起这些,她尽量笑着轻描淡写。
茴香工作的环球金融中心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到了周末,她还得经历一样的往返路程到自习室学习考证:“我和我老公收入都非常低,各种贷款,各种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需要消费的地方”,她期待着以后能涨点工资,给宝宝更好的生活。
来自习室学习的并不都是外地人,25岁的上海人黄荣靓只要周末不加班,都来这里报到,考注册会计师(CPA)。总有人和他说上海人排外,他对此并不赞同,“这里其实是不鼓励你混吃等死,你有本事就留,你觉得适应不了这个节奏,就换一个节奏,并不是说不好,对吧?”沪漂如果不想努力,还有回家乡这条退路,可上海人反而退无可退。
学习者中女性占七成,男性只有三成
37岁的李晔算得上成功人士,从镶着金边的“四大”(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简称)出来后,成为投资人。为了备考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的MBA,他也成为自习室的一员。
让李晔想不通的是,他所在的空间经常是七八个女生中间点缀一两个男生:“有一天晚上我周围坐了10个人,竟然全部都是女生,我是唯一的男性。”这种自习室里的性别比例差异,在职场上却并不明显:“难道是男生不愿意学习吗?”李晔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但并没有得出结论。
李晔的观察和自习室的会员数量是吻合的。这家自习室的四家分店一共累计有近万名会员,其中女性占了将近七成。
李琛能回答李晔的疑问:职场女孩身上的危机感,是以30岁为节点倒推出来的。她发现职场上那些30多岁有家庭和孩子的前辈,总是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明天孩子幼儿园要办亲子活动,可是单位的报表还没做完,你到底选哪个?把她们的纠结看在眼里,她心有戚戚,开始盘算自己还能有几年心无旁骛专心学习的日子可过。
公司活动中的李琛
30岁的从含霖未婚未育,她对自己的命运看得也很清醒:“女孩子过早的就会被判定为以后要去结婚生孩子,限制她的职业发展,所以她反倒需要更加努力学习,想办法比职场中同样的男生跑得更快,这样子她才可能在被选择的时候拿到一点点的主动权。”
40岁的郝女士家里有两个孩子,儿子14岁,女儿12岁。在公司里,她是财务,同时要兼任行政、人事,“我觉得现在社会对一个人来说给的角色太多了,最烦最累的就是上完一天的班,回家再看到小朋友作业还没有写完就很来火。”
男性和女性都上班,但女性永远被要求对家庭承担起更多。最新的一个统计数据是,中国男性做家务时间全球倒数第四,每天陪伴照料孩子生活的时间平均为17分钟,而中国女性平均是53分钟,同时中国女性就业率全球第一。
数据来源:《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
每到周末,郝女士带着女儿来自习室做作业,儿子被单独留在家,“眼不见为净”。把女儿送进小黑屋,自己就能获得三个小时的独处时间,“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
不试一下,你不知道自己能努力到什么程度
学习对已经工作的成年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7岁的张曦桐在半导体行业做销售,客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手机厂商,一旦忙起来,不止,而是要。繁重的工作让人浮躁,好不容易挤出时间看书时,看到后半段已经忘了前半段在说什么了。
蔡承龙和杨奥都住在共享公寓,只拥有一间卧室。如果在家学习,不一会儿就想点外卖,或者躺下休息,难以专注。
李晔房子买在嘉定,通勤单程就要两个小时。为了方便学习,他特意在陆家嘴附近租了公寓。每天下班后,他要在自习室至少发呆一个小时,九点左右才能从工作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这时候最怕的是有“等到你把那个工作处理完,哪怕就半个小时,再回来的时候,要再进入状态又需要一点时间。”
让他庆幸的是,每当他学不下去,身边总有更优秀、更自律的人能鼓励他:“德勤的一个manager,我的前同事,每天早上5点起来,坚持了快一年的时间,刚刚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
在自习室窗边看书的男性
黄荣靓家距离自习室单程就要一个小时,但他只要周末不加班,都来自习室报到:“在家,这个时间就完全废了。”路上的时间也不能浪费:“一小时刚好够我百词斩复习一下,如果百词斩读完了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