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在32岁竟和同龄孩子有千万财富差距,普

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30/5888891.html

玲玲和夏天是一对从小玩到大的好闺蜜,父母都是普通白领,经济条件一般,没有很多社会资源帮助孩子,让孩子完成了大学学业就算完成了父母的责任。

两个孩子长相清秀,都挺讨人喜欢。刚开始,两个人没有什么差距,玲玲甚至刚毕业时,薪水更低。但在32岁的时候,玲玲和夏天在财富上竟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测算下来玲玲有千万资产,而夏天却还在负债,为每个月的信用卡还款发愁。

两个起点一样的孩子,差距怎么会这么大,玲玲究竟隐藏着什么秘诀呢?父母做对了什么?

玲玲是怎样积累千万资产的?

在大学的时候,玲玲就梦想着过上收房租、到处旅游写作的惬意生活。所以她毕业工作后,对于攒钱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她第一个目标是工作五年攒够30万,买一套小房子。

虽然她刚毕业的时候,月薪比夏天还低元,只有元。但是玲玲不同,她把钱做了三部分规划,一部分用于租房子,不能高于收入的1/4,第二部分用于生活,每天支出控制在30元,余下的钱就会每个月存定期,当时她拿着元的工资,每个月竟能存下来元以上。

为了让自己实现这个存钱的目标,每一笔支出,她都用电子账本做好了记账,除了必要的支出,严格控制自己不做任何没有用的花费。

那五年,她一直过着和别人合租的生活,租金在-元这个范围;衣服、包包、鞋子也从不乱买,每年都控制好这块的花销。衣服一年不超过10套,包包就用了2个,鞋子也是夏天、冬天各一双。饮料、零食她基本没有碰过,只是偶尔会吃点水果。下馆子,基本没有去过。

就这样,随着她第三年工资涨到了0元,她硬生生地五年存了20万出头。到第四年的时候,她看着存款没到30万,每个周末还出去做兼职赚钱,把余下的10万元给补了上来。

于是,年的时候,玲玲再借了点钱如愿在深圳购买了第一套房子。到年,她又入手在深圳买了第二套房子。年,通过朋友的指示,懂得了用钱赚钱,她在深圳又购了第三套房产,年还在惠州、东莞用低杠杆买了两套房子。

就这样,在年的时候,玲玲深圳的房产就赚了接近一千万,完成了千万资产的累计。

而夏天一直很鄙视她的生活,还总调侃她是铁公鸡,直到看到玲玲财富自由时,自己还奔波在职场为信用卡发愁时,才傻眼了,对自己以前的行为后悔不已。

玲玲千万财富的累积,主要是基于这三点,离不开她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父母生活习惯对她的影响。

1、玲玲有着很具体的攒钱目标,视土如金

很多人都会和夏天一样的观念,认为赚钱是用来花的。所以刚毕业的前五年,基本没有孩子能存下来钱,有的甚至还需要父母的支持。

而玲玲不同,她有着强烈的攒钱目标,因为有着这个目标,她即使前五年过得很苦,可她并不觉得苦,相反还非常有成就感。

其实,玲玲用行动告诉我们一个理念,钱除了是赚回来的,真的是省下来的。前面或许会很苦,可后面就可以躺享生活了。

美国研究者对美国身价超过百万美元的富翁,完成的一项调查,也可以证明不乱花钱,节省钱是富起来的一个铁律。在这个调查中,他们发现,“高收入”的人不必然会成为富翁,真正的富翁通常是那些“低支出”的人。这些被调查的富翁们很少换屋、很少买新车、很少乱花钱、很少乱买股票,而他们致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长时间内的收入大于支出”。

成功的富翁,很少挥金如土。相反的,他们往往有“视土如金”的倾向。这是和很多人想象的富人不同的形象,但这也正是很多人富不起来的原因。

2、完成基本积累后,玲玲懂得了用钱赚钱的投资理念

在华尔街的投资客中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最低的境界,是靠体力赚钱;中等的境界,是靠智力赚钱;最高的境界,就是用钱赚钱。

玲玲完成自己第二笔财富积累后,走上了用钱赚钱的道路,这或许有运气的成分,但其实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30岁以后,一条重要的出路:用钱赚钱。

李嘉诚说:30岁以前要用体力智力赚钱,30岁以后要用“钱”赚钱。

玲玲碰到一个像李嘉诚这样的导师,领悟了用钱赚钱的这个道理,并用来投资她觉得最安全的资产:房产。这为她带来了资产翻两倍的收益。

为什么我们没有运气碰到像玲玲导师那样的人,指导我们去投资房产呢?其实有两个很现实的原因,一个是我们没有像玲玲那样有资产积累,进入到了那个圈子;第二个就是我们碰到了让我们投资房产的人,可还挣扎在生活线上的我们,肯定会说那个人傻了,我都没钱。你们回想下,是不是这样?

3、源于父母的影响,玲玲对自己的生活是比较吝啬的

有一句俗语,越有钱的人越吝啬,越吝啬的人越有钱。

看看周边的人,你会发现有钱的人都会小气,而且很多人还笑话人家吝啬。但正是这种对用钱的吝啬,为他们在前期的资产积累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像玲玲一样。

众所周知,李嘉诚非常有钱,可是他很“吝啬”。

李嘉诚的一套西装可以穿十年八年;皮鞋坏了他觉得扔掉可惜,补一补接着穿;同员工一样吃公司的工作餐;身为地产大亨,他住的不是半山豪宅,而是年婚前购置的老房子。

其实,吝啬根本不是金钱的对立面,相反“吝啬”更恰恰说明了李嘉诚勤俭节约的品格。

玲玲的父母也是这样,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绝不浪费;出去吃饭,有剩菜也必然打包回来;家里的牙膏,总是挤了又挤,最后剪掉尾部使用完。正是父母这些日常的节约行为,深深地影响着玲玲,让她从小也养成了节约不浪费的生活习惯,也为她完成财富积累的第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个资产过千万的老板,他对自己也是非常吝啬的,他至今还是绿色出行,坐地铁去公司,还戴60元左右的手表,穿50多的衣裤,而且从不乱花钱。

现在,你们还觉得吝啬有毒吗?

玲玲的事情,正是财商起的作用

玲玲与同龄人拉开了千万财富的距离,正是财商起的作用呢。

所谓财商,就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

在年4月,美国房地产和小型公司投资人罗伯特·T·清崎和注册会计师、资深经理和咨询专家莎伦·L·莱希特两人在《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首次提出了财商的概念,轰动了美国和全世界。

在我们的教育道路上,从来没有“财商”这一课。

我们的父母也从来没有教过我们“财商”。

这或成为我们和同龄人在生活中决胜的一个关键能力。

当大家赚钱能力相差不多,甚至你在劣势的情况下,你和他的差别就在于“财商“,就像玲玲和夏天一样。

罗伯特清崎认为:“理财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有多少钱,钱为你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你的钱能维持几代。”

所以,财商不是你赚多少钱,而是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随着年龄的增大,如果你的钱能够不断的给你买回更多的自由、人生选择的话,那么就意味着你的财商在增加。

再提供一个社会分层的工具给大家作为参考,大家看看自己对应哪个阶层,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判断你是否具有财商的一个工具。

1、普通百姓:收入直接转为支出(既无资产,也无负债。)

2、白领阶层:收入先缴纳负债,然后全部成为支出(他们无资产)

3、富有阶层:收入扣除支出后,还能继续投资,积累资产(他们无债务)。

如果大家还不能理解的话,可以再问自己几个问题,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财商了。

如果你们家不工作,你们家每个月收入有多少钱?

如果答案是0,只能靠老本生活,那么你们家的财商能力基本为0。

生活的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

罗伯特·清琦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能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么将来就有其他人来取代你。比如债主、警方、甚至是骗子。让这些人来替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财商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让孩子从小学习财商知识,也是作为父母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呢?

1、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源和背后的含义

我们可以教孩子认识钱币及其用途。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认识钱币的面值。孩子在2岁左右,就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做模拟购物的游戏,当孩子再大一些,可以带他去购物,和他讨论购买物品的价格,让他学会对比同一类物品的价格,如何确定购买物品的条件等。在付款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体验现金付款,及了解如何找零钱。

此外,我们还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要让孩子知道财商里的“德”。包括节约,包括珍惜金钱,包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

2、让孩子学习如何赚钱及懂得赚钱的不容易

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时代,祖父每周给他10美分零用钱,到周末检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头卖报,养成劳动赚钱的观念。

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工作的地方看看,可以教孩子看看周围努力工作的人,譬如M当劳的哥哥姐姐,还可以尝试在周末摆摊,让孩子去卖自己的玩具,或某些特定的物品,让孩子知道如何赚钱,还有金钱来之不易。

3、明确的告诉孩子什么是浪费,什么是节约。

在生活中,父母要教孩子区别出想要的东西和必要的东西,做到合理消费。

有个朋友做得特别棒,她二胎女儿和我儿子一样大,所以我们经常一起遛娃。有一次,我带儿子去她家,刚好看到她儿子找她要买个足球,她就让儿子先打个购买申请。

当时我一听就愣住了,她看我一脸不解就和我解释。孩子在写申请的时候,如果是他非常想要的,写申请会让他理清楚思路,说明购买的必要性和目的。不是很想要的,他就懒得写了。时间长了,那些纯粹的冲动的需求,他就会自己否定掉。这会让孩子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需求,什么是没有必要的物欲。

此外,父母也要做一个好榜样,不要告诉孩子什么东西买多了是浪费,而自己又在节假日打折的时候进行囤货,这会造成孩子混淆。

4、除了储蓄消费,教孩子把钱用在其他方面

中国的储钱罐,功能非常单一,就是只有储蓄一个功能。大多数父母也都只会教育孩子把钱放进储钱罐,而不会引导孩子把钱用在其他方面。

而在美国的家庭,存钱罐和我们的大不一样,它会进行分类。常见的存钱罐会分为投资、消费、储蓄、捐赠四个类别。分类可以让孩子理解钱的来源和用途,有计划地挣钱,同时有计划地花钱。

股神巴菲特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13岁时,他有了块,买了第一只股票。而大多数孩子在13岁,估计还没懂得什么是股票,这就是财商教育的差距。

还有些明星的孩子,会用自己的压岁钱去做捐赠、或者购买一些食品送给一些孤寡老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获得快乐,懂得金钱更深的意义和价值。

5、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日常支出及学会记账

在生活中,如实告诉孩子家庭的财务情况,在讨论家庭财务计划及制定家庭日常支出时,让孩子参与进来。在一些大件物品的采购时,还可以让孩子给建议及协助采购。当孩子参与进来后,他就会慢慢学会体谅父母,并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主人翁意识,把父母的钱也当成自己的钱来看。

每个月,父母还可以给孩子一定金额的零花钱,再给孩子买个账本,让孩子每消费一笔,当天就在账本上记上。

孩子坚持记账后,每个月还可以和他一起做一个零花钱支出的讨论会,倾听孩子在零花钱支出的想法,引导他做出更合理的消费。

6、在金钱方面给予孩子安全感

有些父母会吓唬孩子说,家里没钱,破产了。还有些父母在孩子要买某个玩具的时候,会和孩子说,玩具太贵,家里穷,买不起。这些都会给到孩子负面的暗示,让孩子在成长过中缺乏安全感。

实际上,对孩子来讲,金钱方面的安全感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千万别忽略了。

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要非常坚定地告诉孩子:“在你长大前,爸爸妈妈一定会保证你上学、生活的费用,你不用担心。等你长大了,你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钱,去积累自己的财富。”这种承诺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孩子的内心安定了,才能安心地去学习、提升自己。

孩子的财商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经验,美国一些学校为学生的财商教育设定了详细的目标,原则就是财商教育要依据孩子的年龄有计划地开展。具体如下: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的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旧物获得报酬。

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留着大笔开销时使用,比如,买溜冰鞋、滑板车等。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的尝试,以及打工等赚钱实践。

13~15岁:可尝试一些安全的投资工具和服务,知道如何进行预算、储蓄和初步投资;

16~17岁:要学习一些宏观经济基础知识,学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