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最后一天,惊觉自己步入职场已经10年。这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点,于是我决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个小复盘,为下一个10年持续奠基蓄力。
回想我这风风雨雨的十年职场路,遇到过无数个岔路口,也曾觉得茫然无措,也曾幼稚冲动,也曾顺风顺水,也曾头破血流。在这十年的磕磕碰碰中,我一路成长,收获了很多,最庆幸的事莫过于在每个迷茫的关键期都能获得身边的高人指导。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每个产品都要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在我看来,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职场生涯,因为归根结底,我们也不过是社会这台大机器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人。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产品生命周期一一对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产品导入期——职场新手期产品成长期——职场成长期产品成熟期——职业成熟期产品衰退期——职场衰败期通过自我衡量,我判断自己现在的阶段正处于比较稳定的成熟期,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依次把自己在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中踩过的坑和总结的经验罗列出来,并制定出年的工作目标。
01职场新手期:我用三年时间夯实工作基础
大学一毕业,我没有考虑读研,而是迫切的想通过自己在学校掌握的专业知识挣到第一笔工资,自己养活自己,获得经济独立,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钱。于是,我积极的参加各种招聘会,最终在一个非常小的公司做起了小财务,一干就是两年。两年后,我跳槽进入了一家正规的中等规模公司,从头开始,做一个财务助理。
可以这么说,职业生涯的前三年,我一直在不断的试错,就像进入一个新奇的游戏,以为天地广阔,必可大有作为,却始终被局限在新手村,经历各种枯燥的所谓磨练。十年后,我回头再看自己的这三年新手期,百味杂陈。
回看我的三年新手期,我发现自己或多或少陷入了以下误区:
凭主观想象判断职场的一切,一方面缺乏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又盲目自信,觉得自己实力不凡;没有认真思考过工作的真正价值,过于理想化,理论扎实但无法联系实际;受到“蘑菇法则”打压,总是干着打杂跑腿等等琐碎工作;因为急于获得认可,容易受到老板和同事影响,受他们的态度产生情绪波动。我常常被一堆票据埋没,为填平一张报表而奋战到深夜,在公司、银行、税务局之间疲于奔命,时不时的还要给老板做个成本分析报告,帮同事做个表格,复印一下文件……
靠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扛过了最初的不适期,没有师傅带,我摸索着用两年的时间熟悉了会计的整个流程,所有曾经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终于和实际工作结合了起来。
跳槽后,在新的公司里,我将心态归零,见识到了正规公司的财务运作流程,终于建立起了自己对于财务工作的底层框架,让自己的工作因此变得更加清晰和高效。
十年后,我觉得当时的自己做对了三件事:
认真对待老板和同事交给我的每项工作,无论大事小事,一旦答应下来就绝不敷衍,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打下了基础;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自己面对的难题,不再惧怕挫折和失败,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没有被公司里的“老人”同化和迷惑,保持了自己的职业活力。新手期虽长,却为我获得了大量最基础的工作经验,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为我进入成长期打好了基础。
02职场成长期:拥有自控力,才是助力成长的阶梯
工作第四年,我进入了职场的成长期。在这一时期,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上存在着很多的盲点。财务领域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新的税收政策一年一变,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优化。于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工作,让自己紧跟最新的财务潮流,掌握更新的财务知识,我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考证之路。
从初级会计,到中级会计,再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离开校园太久,再加上结婚,生女,工作变动。能留给我自己的学习时间似乎越来越少。怎么办呢?身边有人劝我,说你年龄也大了,还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老人孩子,这个时候不应该自己逼自己,你需要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
我思考了很久,最终得出结论:年龄只会一年比一年老,生活却不会尊老敬贤,想要以后省力,现在就得开始蓄力。
十年后的现在,我很感激那个没有偷懒的自己。虽然一直在试错,但正是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我构建起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拥有了跃迁的能力,得以快速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并且做的很好。
在整个学习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以下技能:
将时间合理分配的时间管理技能;将知识整合思考建立逻辑关联的技能;快速吸收别人的学习经验为已用的技能;利用笔记增强记忆的技能;将旧的学习经验应用到陌生学习领域的技能。成长期的蓄力,让我自内产生了一种自驱力,体现在工作上,那就是我学会了自己让自己跑起来,我不再追求工资上的变化,反而为工作上的成就而兴奋。我在这个阶段疯狂的渴求不断地完善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我开始学会享受整个努力过程,并在这个过程里让自己变得更靠近卓越的标准。
03职业成熟期:更新的脚步慢下来,我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工作的第八个年头,随着进入职业的成熟期,我发现自己的更新频率慢了下来,这种慢是因为学习已经潜移默化成为我的习惯,工作也变得驾轻就熟,我似乎丧失了前进的方向。无法找到工作目标,这个问题对于我这个职场老手来说,简直是个致命的问题。
廖泉文教授曾提出过一个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三、三”理论。他没有按照外国专家的旧方法,将职业生涯阶段硬性地按年龄进行划分,或者在年龄划分的基础上增加了重叠的部分。而是另辟蹊径的提出,职业生涯可以分成输入、输出和淡出三个阶段,各阶段之间并没有固化的边界,而是一个柔性的弹性状态。
“三、三、三”理论认为:人生的输出阶段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人的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阶段,而输出阶段中的再适应阶段又是该阶段的重中之重。
当我们在适应环境、适应工作之后,也要清醒的看到,当你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独当一面肩挑重担之时,将会面临三种情况:即顺利晋升、原地踏步和下降波谷。这时,必须重新调整自己,使自己的思路、工作态度、工作行为甚至工作选择更加适应个人的职业状况。
了解这个理论过后,我发现了自己在职业规划上的盲点。我不应该将自己局限在各种报表和报告之中,而需要在全新的领域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于是,我开始尝试进入自媒体,并与自媒体结下不解之缘,以自己本身的职业基础为铺垫,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注入全新的活力。事实证明,这步棋下的并不轻松,我仍在不断的摸索试错之中,但万幸的是,我一直在前行,没有放弃。
04职场衰退期:全盘考虑风险,找到自己全新的目标
明天就是年,全新的开端。我需要在总结曾经十年的工作经验和吸取教训后,为自己规划出一幅全新的目标路线图。这个路线图的总方针有十二个字:“守住本职,打通副业,拧成合力,互相助力”。
我需要通过不断的迭代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定位自己的职场位置,来面对新人对自己的冲击和威胁,面对新的工作要求和生活目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努力蜕变。
在这个蜕变过程中,我最需要注意的是在目标做加法的同时做好过程上的减法,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变得高效。我的思路是这样的:
明确自己所有的工作环节,留下那些有价值的工作环节,取消那些无意义的工作环节;将可以合并的工作内容合并处理,消除重复现象,一石多鸟;通过改变工作程序或步骤,使工作的先后顺序重新组合,达到改善工作的目的;不断重复分析,再次找到改善点,使现行工作方法和环节高效适用。菲·蔡·约翰逊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钟随着指针的移动滴答在响:“秒”是雄赳赳气昂昂列队行进的兵士,“分”是士官,“小时”是带队冲锋陷阵的骁勇的军官。,所以当你百无聊赖,胡思乱想的时候,请记住你掌上有千军万马;你是他们的统帅。检阅他们时,你不妨问问自己-,他们是否在战斗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时不我待,旧的十年已然过去,所有的成绩都可作古,新的,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