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这段时间一直在紧张地复习备考,所以这里也无暇更新。但是这两天发现学习效率似乎在下降,我想到可能是逼自己太紧了,压力太大,反而影响学习效果,并开始调节。但好在复习备考的是心理学,也涉及到相关学习的规律问题,这些前辈们不但给出“诊断”,而且还给出了解决方案,结合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希望对备考中考和高考的孩子和家长也有些许帮助吧。并不是越操心焦虑,学习效果就越好重视学习本身没什么不好,但是这种重视如果到了担忧、紧张的状态,乃至于产生很大的焦虑情绪,并且开始影响学习效果了,就要开始注意了。虽然焦虑与学习的关系较复杂,因人而异,但也存在着这些共性:对于简单、熟悉的学习任务,焦虑水平高的情况下,学习成绩要好于焦虑水平低的情况。但是一般复习备考的是比较生疏和复杂的学习任务,比如中考、高考、考研、注册会计师等这种含金量高的选拔考试,这时候焦虑水平低要比焦虑水平高的复习效果更好,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意识到自己的复习问题后,开始调整状态的原因。焦虑水平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而是一条倒U型曲线,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过高或者过低的焦虑对于学习效果来说都不好,中等水平的效率最有利于学习,也就是说不能压根当没这回事不复习,得要有复习备考这根弦,但也不要让它绷得太紧。对于学习能力低的学生,高度的焦虑反而有碍于学习;而对于能力高的学生,焦虑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甚至会出现正相关,即高焦虑只有高能力结合才能促进学习,负责便有碍于学习。也就是说“焦虑”需要个人能力驾驭,如果能力低则很可能被“反噬”。因此,心理学家们建议,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把自己的焦虑水平控制在中等最好,家长们也要注意给备考孩子的压力要适度。不是目标和动机越大越好,要看学习的难易程度立志非清华、北大、、莫属,并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立与自己水平相当或者垫一垫脚尖能勾着的flag,并且付出与之相配的动机水平最好。学习动机的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也是呈现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学习动机不足或者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的效率,而中等动机水平的效果最好。这个原理出自耶基斯和多得森两位心理学家,也称为耶基斯-多得森法则。他们还认为每种活动都存在着动机的最佳水平,运用在学习中的体现便是在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增加而增加,这适用于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而对于难度高的学习任务,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率反而会降低。“理想”的状态是——中等难度的任务,配合中等的焦虑和动机水平。脑保健的关键是睡眠和科学休息睡眠可以使学习一天的大脑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以及对保持身心健康的其它一些重要作用,具体可参考文末拓展阅读,休息好是脑保健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要好,但也不是间隔越长越好,也就是说在复习一个小时后,休息15分钟左右,听听音乐、做点不用费脑子的家务等等,让大脑休息一下,或者中午有午休习惯的继续保持,当然也可以采用跑步等运动的方式和学习劳逸结合,休息完再接着复习,这种分散复习要好于一天一动不动地集中复习。因此想到,一节课45分钟左右是有原因的,虽然注意力因人而异,但通常都超不过一个小时,所以韩国直播学习的小帅哥一小时休息一次的节奏是非常科学的。另外,长期盯电脑或者书本复习会影响我们视力,除了定时休息眼睛外,还可以用枸杞菊花饮等增加眼保健。最后,关于如何提高记忆、减少遗忘,详见拓展阅读。预祝同是天涯备考人的我们,都保持好心态,科学复习,因上努力!拓展阅读:《怎样利用艾宾浩斯遗忘/记忆曲线学习》《睡眠不足的影响可不止增肥这么简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