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张炜)4月22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年度宏观经济论坛,邀请多位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共同研判国际国内形势,预测我国经济发展走势,提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CPA中心执行副理事长白晓红主持论坛,北京合思首席执行官马春荃出席了论坛。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卢文彬在致辞中表示,年是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特殊而且重要的一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困难不小的国内改革工作与目标宏大的发展任务,给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挑战。当前,企业要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更有必要以终为始看未来。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工作越困难,越需要冷静分析研判未来的发展趋势,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定地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白晓红介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的设立背景以及注册会计师与宏观经济的相关联系。她表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年报的审计或上市的培育或并购、重组、破产、清算所有的环节,都要通过微观经济来分析、通过宏观经济来观察,企业生命周期蕴含在产业生命周期中,产业经济周期又囊括在大的宏观经济中。如果注册会计师不能站高一步从宏观经济周期、产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去理解,就没有办法判断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是该破产重组还是持续经营。资产负债表也是一个宏观经济学问题,从国民经济的大框架以及系统角度来看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部年提出的综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是一个大课题,注册会计师对综合财报的研究、编制、审计都有发挥专业作用的空间。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指出,全球化的转型和重置体现出以下趋势:一是知识与技能型流动正在推进全球互联。二是全球没有哪个区域能做到自给自足。三是各个区域和行业都有来源高度集中的产品。四是全球价值链始终处在逐步演化的过程中。五是跨国公司是利用全球流动实现增长和打造韧性的关键。全球化重置的结果,是中国从世界舞台边缘到了世界舞台中央,因此,未来中国要从打造主场现代化到打造主场全球化。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上海国家会计学院CPA中心学术顾问赵伟表示,年是稳增长发力力度非常大的一年,但大规模托底政策的效果并不突出,主要原因是疫情打乱了经济规律,市场信心不足。他提出,站在眼下,对于经济的预期不用过于悲观,目前经济处在周期复苏的初期阶段,但是这一轮经济恢复的路径会与历史上每一轮都不一样。目前经济正处在周期性复苏的初始阶段,本身具有非常强的结构性特征,对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的展望和预期不用过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