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6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学生在教室拍照留影,给青春留下美好的记忆。李琼摄/光明图片
近日,江苏省南通市举行大学生军训汇报展演,新生代表进行了队列展示、歌曲演唱、战伤救护和国防教育主题演讲,磨练意志增强国防意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徐培钦摄/光明图片
这一年,对于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你来说,注定难忘。勤学十余年,闯过一千多万考生参加的年高考,跨越重重关卡,你终于迎来了崭新的人生。
在大学校园,你将面对更加多元的选择、更加丰富的生活;在这里,你将从一位懵懂少年逐渐成为富有见地的青年;在这里,你将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了解世界的绚烂多姿。当然,你也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迷茫、焦虑,或烦恼、踌躇……
马上开学,你准备好迎接大学新生活了吗?
为此,本报推出《走好大学第一步》栏目,邀请专家、老师、辅导员以及一线从业者,为大学新生答疑解惑,提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大学学业发展指南。
1.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法
学生:老师们都说大学学习不能再靠死记硬背,拼的是自学的能力。我感到很惶恐,不知道一切靠自己,行不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薛新龙:在大学阶段,自主学习的能力确实非常重要,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一切靠自己。大学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分化,团队协作已经成为攻克科学难关、实现科技进步的必要环节;相应的,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科研技巧,也就不能等同于“单打独斗”式的封闭学习,而是需要以更加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心态,在大学环境中汲取成长养分。
与高中相比,大学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元,除了基于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之外,同学们还能获得其他学科知识的选修课、讲座报告和实践活动等等;教学方式也更加开放包容,相对灵活的授课形式有助于打破课堂和班级约束,促进师生充分互动。大学教育的这些特征,要求同学们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通过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掌握高深知识。
事实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主学习,多数大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制度保障。如同学们可以利用任课老师和助教辅导答疑制度,对自己没有完全掌握或想深入探究的专业课程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可以就学习发展、生活习惯和就业选择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向辅导员或班主任寻求建议;也可以根据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及时咨询学校的心理辅导机构。总之,同学们不必为大学里的自主学习感到惶恐,而应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法,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
2.认真听讲事半功倍
学生:目前,我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不多。如果发现学得很吃力,我该怎么办?如果在了解这个专业之后,我发现自己不喜欢,没有学习热情,又该怎么办?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沈有禄:初入大学,肯定会有许多同学对专业内容不了解。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必惊慌,首先要认真学习各院系开设的入学教育相关内容。学院入学教育会向新生详细说明各专业培养方案所涉及的课程、知识与方法体系。如果是跨学科学生,还可向学院和所在系所反映情况,请院系加强对相关专业入学教育,增设跨学科(文理)招生的补修课程。同时,在日常学习中,同学也要认真听讲,积极消化,课后可通过慕课视频材料等进行基础巩固。在我看来,课上认真听讲的效果胜过课后两倍时间的自我学习,事半功倍,通过课后作业可以强化知识点与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可以多读一些专业代表性人物传记以及学科发展史料,从泰斗人物的成长经历与成功故事,以及学科发展史中寻找共同点,从而增强对专业的认同度,提高学习兴趣。如果真的不喜欢所学专业,可向学校申请转专业,或选修(辅修)感兴趣的专业。如大一时努力学习,学年末成绩在前百分之五,一般会获得学校转专业的机会。另外,同学们也可以考虑申请辅修与本专业相近的专业,如学外语的可以辅修经济、贸易或法律,学政治的可以辅修历史,学工科的可以辅修计算机、软件编程或人工智能等专业,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复合型专业人才。
3.大学的三类资源要用好
学生:老师、学长学姐都说大学是个资源宝库。校园里有哪些资源值得重视?我该如何发掘、利用这些资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辅导员张杰:来到大学这个资源宝库,同学们要充分用好这三类校园资源,实现自身的全方位发展。
首先,要用好学习资源。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要用好课堂上每一分钟,在接收、互动、问答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堂之外,讲座也是不错的学习机会。当然,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大学非常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它是知识的殿堂,不仅有浩如烟海的馆藏资源,还有触手可及的电子数据资源,因此,同学们要用好图书馆资源,切莫“临近期末安家图书馆”,而要“有事没事常看看”。还要强调的是,学好专业知识只是一方面,同学们还要特别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其次,要用好实践活动资源。同学们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社团是大学里的“快乐星球”,同学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加社团活动,不仅能培养兴趣爱好,还能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策划执行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学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等到了较高年级,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涯职涯规划、知识结构背景进行专业实习,体验职场、了解社会。
再次,要用好人际关系资源。大学既是一本“有字之书”,也是一本“无字之书”,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同样是一门大学问。师生关系最好的状态是亦师亦友、互相尊重。老师们都是人生路上的“过来人”,同学们遇到困难要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可以说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在朝夕相处中,多一些换位思考、包容体谅,一起进步,共同成长。此外,校友也是很珍贵的资源,各行各业出色的校友既是学习榜样,也是很好的人脉资源。
4.切不能因考证而舍本逐末
学生:听说我们在上大学时需要考很多证书,才能在毕业时增加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对此,我需要怎么规划,考什么证、什么时候考?
华北电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栋梁:大学生考证可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扩充知识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加求职“筹码”。但证书的考取应与自己的从业目标与方向相结合,不能盲目跟风,数量也不是越多越好。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考取证书?同学们要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需不需要考证。大学生考证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增加职业竞争力,对于一些特定行业来说,相关证书是从业必备条件,这就要求大学生基于自身专业、职业兴趣和未来发展把握是否需要考证,比如想当老师,教师资格证就是必考的证;想当证券交易员,证券从业资格证就是必考的证。也有一些证书是求职的加分项,比如会计行业的注册会计师(CPA)证书,虽然大四才能报考,但科目多,复习时间长,可以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备考。
二是考哪些证。在大学的考证大军中,同学们常提到一句话:“证多不压身”,但事实并非如此。求职时,过多的证书非但不能体现竞争力,还会让招聘单位觉得应聘者求职意向不够明确。在考证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磨刀工作”,咨询已就业的学长学姐、请教专业课老师,查看意向企业招聘简章,能更好地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工作内容实际需求和具体岗位能力要求。
三是为什么考证。除从业资格证外,考证是大学的一门“选修课”,是锦上添花,切不能因考证而舍本逐末。从不少痴迷于考证的同学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侥幸心理”:“万一这个证书,对工作有用呢?”其实,大学有很多能够证明自身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事项,比如学习成绩。华北电力大学有一项针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在招聘过程中,您最看重的学生能力”。连续十年,学习成绩这一选项都高居第一。因此,与其花费大量时间考取五花八门的证书,试图抓住不确定的“万一”,还不如踏实学习,先做好确定的“板上钉钉”。
(本报记者晋浩天本报通讯员刘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