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最近向媒体表示,“到年中国将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当下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是美国,换言之,姚景源的意思是到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这番表态是有真实依据还是纯粹“自嗨”呢?我们用数据来分析一下。
年美国全年GDP为25.46万亿美元,中国为.02万亿元人民币,换算成同一币种的进行对比的话中国的GDP差不多为美国的70%左右,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过,中国的经济增速是快于美国的,年距离年还有13个年头,到了那时两国的GDP总量为多少需要在现在基础上进行预测。
年中国全年GDP增速预计在5%左右,世界银行预测为5.6%,未来的13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在4%至5%之间,我们就取4.5%的平均值;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无法和发展中国家相提并论,一般情况下每年能够保持2%的增速就已经很不错了。
基数和增长率都有了,我们可以计算两国年的GDP总量了。需要说明的是各国公布的是名义GDP数据,是考虑了物价上涨因素的结果,由于很难测算未来十多年里中国和美国的物价变化情况,所以我采用了以不变价格为基础的GDP预测方式,不仅规避了物价对国家经济的扰动因素而且更能体现一国的经济“含金量”。
中国年经济总量预测:以年.02万亿元人民币为基础,每年以4.5%的增速连续上涨13年,到了年中国的不变价格得出的GDP总量为.47万亿元人民币。
美国年经济总量预测:以年25.46万亿美元为基础,每年以2%的增速连续上涨13年,到了年美国的GDP总量为32.94万亿美元。
.47万亿元人民币和32.94万亿美元,哪个数字高呢?我们需要换算成同一种货币才能进行比较。
请大家注意,不论是把中国的GDP总量换算成美元还是把美国的GDP总量换算成人民币都不影响比较的结果,因为一旦汇率确定下来后只是数字上的转换,而可能影响经济总量多少的关键因素是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到底是多少。
近五年以来离岸人民币的最高汇率为6.,最低为7.,两者的中间值为6.,我们用这三个汇率分别作为换算依据进行比较,按照国际上的常规方式将人民币计价的GDP换算成美元。
汇率为6.:.4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4万亿美元。
汇率为6.:.4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1.35万亿美元。
汇率为7.:.4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9.08万亿美元。
三种不同的汇率下中国年的GDP换算成美元后的情况截然不同,按照最高汇率换算得出的中国GDP(34万亿美元)高于美国(32.94万亿美元),按照中间和最低汇率换算得出的则比美国低。
到底按照什么样的汇率换算呢?这就不太好说了,我们无法预测人民币与美元未来的汇率走势,毕竟仅三年以来离岸人民币汇率就一直上上下下,高的时候突破6.5,低的时候不到7.2。当然,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汇率存在上升的空间,十多年后不说突破6.0但在6.0至6.5之间的概率是很大的。
按照6.5的汇率将.47万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的话为32.99万亿美元,略高于美国的GDP。
此外,前面说过我们没有考虑物价变化对GDP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假设物价维持在年的情况下得出的实际GDP,而名义GDP包含了物价上涨因素,物价涨幅越大名义GDP越高,物价下降,名义GDP反而会低于实际GDP。
美国现在的物价处于较高水平,这也导致了其年的名义GDP超过了25万亿美元。美联储的长期通胀目标只有2%,所以长期来看美国的名义GDP可能还会受到物价的“拖累”。相反,我国目前的CPI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扩张未来的物价会保持在一定的增幅之上。
一正一反之下中国的名义GDP可能更能受益物价上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姚景源的观点绝非夸大其词,中国经济极有可能会在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未来全球经济将越来越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和美国轮流坐庄,牢牢把守住前两位的位置。而现在的世界第三日本和第四德国将被第五位的印度超过且差距越来越大,几乎不可能有反超的机会。
中国、美国、印度将是未来经济格局中三个最大的经济体,巧合的是这三个国家也是人口总量最多的。由此可见人是一个国家想要成为全球经济大国所必不可缺的因素。有些国家人均GDP极高,但由于人口稀缺而无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大国,如卢森堡,人均GDP常年位于全球前三,可谁会将在意这个国家的一举一动呢?
当然,老百姓对于谁的GDP高、谁的低没有太多的主观感受,我们更加注重的是收入与物质生活水平的增长。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刚过3.6万元,国内还有大量人群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在元以内,让老百姓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益处、能有更多的钱用于日常消费比单纯堆叠GDP更重要。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