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资产分类
二、金融资产分录
(一)债券投资
(二)其他债券投资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
(四)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三、金融资产重分类
一、金融资产分类
金融工具的具体分类:一般分类+两个特殊指定
权益性投资工具一般不符合本金+利息,所以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直接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会计科目: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已经做出,不得撤销
用一个简单的流程图解释,即为:
一、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熟读理解)
(一)债券投资、其他债券投资会计分录
因为这2个的处理方式非常的相似,所以2个一起来对比分析
状态
债券投资
其他债券投资
取得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包含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持有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年末计提当年利息: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考频低)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年末计提当年利息: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其他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考频低)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或相反分录)
贷:其他综合收益
处置
借:银行存款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债权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
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别忘了结转: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是投资收益,不要记成留存收益)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票面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面值
*票面利率(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只是看分录有些不是很直观,通过例题学习印象更加深刻
2×13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万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乙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份,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72%,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即每年利息为59万元),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甲公司根据其管理该债券的业务模式和该债券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该债券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此处我们假设代入债券投资和其他债券投资)的金融资产。
其他资料如下∶
(1)2×13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万元(不含利息)。
(2)2×14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万元(不含利息)。
(3)2×15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万元(不含利息)。
(4)2×16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万元(不含利息)。
(5)2×17年1月20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售了乙公司债券份,取得价款万元。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减值等因素,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r∶
59×(1+r)-1+59×(1+r)-2+59×(1+r)~3+59×(I+r)4+(59+)×(1+r)-5=(万元)。
采用插值法,计算得出r=10%。
时间
期初本金(A)
实际利息收入(B=A*10%)
现金流入(C)
期末本金(D=A+B-C)
公允价值(E)
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F=E-D)
公允价值本期变动额(G=F-期初F)
.12.31
59
.12.31
59
55
.12.31
59
-
.12.31
59
9
-
题目虽然是其他债券投资的题目,但是我们可以债券投资与其他债券投资的分录一起做
时间
债券投资
其他债券投资
.1.1
借:债券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借:其他债券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其他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12.31
借:应收利息*4.72%=59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41
贷:投资收益*10%=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借:应收利息59(票面利息)
其他债券投资——利息调整41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息)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本期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期末本金=-59+=
.12.31
借:应收利息59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45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借:应收利息59
其他债券投资——利息调整45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本期公允价值变动=-=55
借: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55
贷:其他综合收益55
期末本金=-59+=
.12.31
借:应收利息59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50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借:应收利息59
其他债券投资——利息调整50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本期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期末本金=-59+=
.12.31
借:应收利息59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55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借:应收利息59
其他债券投资——利息调整55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本期公允价值变动=9-=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期末本金=+-59=
.1.20
借:应收利息59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59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借:银行存款
贷:债券投资——成本
假设债券投资是到年12月31日才赎回的
借:银行存款
其他债券投资——利息调整59
贷:其他债券投资——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9
投资收益60
借: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9
贷:投资收益9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账务处理
学习完债券投资与其他债券投资,我们来看一下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题干关键词“指定为”)
取得
购入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利息/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只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
购入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包含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收到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利息
收到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当年宣告发放的应收利息/股利:
借:应收利息/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整个环节只有这一个地方是利润表科目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应收股利
持有
公允价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出售
借:银行存款(扣减交易费用后实际收到的价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盈余公积(差额10%,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差额90%,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别忘了结转: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处置环节对利润的影响金额=0
别忘了其他债券投资的结转,结转为投资收益
总结的一个小知识点
处置环节投资收益=出售价款-账面价值(出售日往前翻最近的一个公允价值)
对全年利润的影响=-交易费用+现金股利+公允价值变动+(出售价款-出售前账面价值)
=出售价款-购买支出(含交易费用)+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留存收益=出售价款-账面价值+其他综合收益
=出售价款-成本
那么上例题感知一下
2×16年5月6日,甲公司支付价款万元,其中交易费用1万元,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现金股利15万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万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0.5%。
2×16年5月1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15万元。2×16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5.2元。
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股票;当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4.8元。2×17年5月9日,乙公司宣告发放股利万元。2×17年5月13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2×17年5月20日,甲公司由于某特殊原因,以每股4.9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交易性金融资产
2×16年5月6日,取得资产时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1
应收股利15
贷:银行存款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15
投资收益1
贷:银行存款
2×16年5月1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15万元。
借:银行存款15
贷:应收股利15
2×16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5.2元。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9
贷:其他综合收益39
变动金额=5.2*-1=39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
贷:投资收益40
变动金额=5.2*-=40
2×16年12月31日当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4.8元
借:其他综合收益80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
借:投资收益8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
公允价值变动=*(4.8-5.2)=-80
2×17年5月9日,,乙公司宣告发放股利万元。2×17年5月13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0.5%=20
贷:投资收益20
借:银行存款20
贷:应收股利20
2×17年5月20日,以每股4.9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
借:银行存款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80-39=41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1
盈余公积*(4.9-4.8)*10%=2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别忘了结转:
借:盈余公积4.1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6.9
贷:其他综合收益41
借:银行存款*4.9=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0-40=4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30
二、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一)减值的三阶段模型
只要你不过分,我就认可你!哈哈哈哈
(二)金融工具的计提转回会计分录
金融资产的划分
减值的账务处理
计提
转回
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债券投资减值准备
坏账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等
做
相
反
分
录
以公允价值变动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债务工具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权益工具
不计提损失准备
以公允价值变动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不计提损失准备
通过一个小例题来分析
年12月1日,M公司取得了B公司发行债券,该债券按照面值万元发行,M公司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券的合同期限为10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均为5%。
在初始确认时,M公司确认B公司债券不是所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
年12月31日(即首个报告日),由于市场利率变化,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下降至万元。假设B公司该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通过采用低信用风险简化操作,甲公司确定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没有显著增加,应计量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为了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甲公司采用12个月违约率(假设为2%)和60%的违约损失率,因此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为12万元。
年12月31日(即第二个报告日),由于市场利率变化以及发行人面临的不利的业务和经济状况风险导致的不确定性,该债券的公允价值进一步降低至万元,且该债券的外部评级调低至BBB-级以下(即投资等级以下),这表明该风险敞口已使该债券发生违约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甲公司认定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基于该等级中隐含的整个存续期违约率(假设为15%)和60%的违约损失率,甲公司确定整个存续期的预期损失为90万元。
要求∶
(1)编制M公司购入债券投资的会计分录;
(2)编制M公司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及预期损失准备的会计分录;
(3)编制M公司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及预期损失准备的会计分录。
(1)年12月1日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2)年12月31日∶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借∶信用减值损失12(*2%*60%)总额法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12
(3)年12月31日∶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借∶信用减值损失78(*15%*60%-12)(未到第三阶段继续用适用总额法)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78
(三)金融资产的重分类(不是重点,考试的频率不高)
1、就可能出选择题重分类日
重分类日,是指导致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的业务模式发生变更后的首个报告期间的第一天。例如,甲上市公司决定于2×17年3月22日改变某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则重分类日为2×17年4月1日(即下一个季度会计期间的期初);乙上市公司决定于2×17年10月15日改变某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则重分类日为2×18年1月1日。
简而言之,就是下一个出财务报表的日期,一般都是出季报,半年报、年报
2、重分类会计分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