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专访从末流211到法硕到投行新浪财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来源:金融小伙伴

“小编说:

我们企图在《职场专访》这个专题下,给大家展示不同背景下的同学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能达到自己目前满意的工作状态。

为大家发现更多可能的方式。

让大家了解真实的职场生活。

使大家清晰自己的未来规划。

同样,我们希望这个主题,不仅能影响到读者,也能激发金融小伙伴自己产生新的思考。

这一过程,我们不仅欢迎应届的毕业生们,

同样欢迎职场工作3到5年的“前浪”,

更希望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嘉宾,能大家带来全新的思考职场的角度和方式。

希望更多的嘉宾能够加入职场的分享专访。

文末有小编联系方式哟!

写在前面

曹同学的背景,从高考的角度上而言,是一个还不错的学历;但是在金融行业里看,算是一路逆袭,跨进投行的大门。

所以,曹同学的经历,对于大部分普通院校的同学,有比较强的参考价值。

曹同学毕业于一所末流大学的金融专业,经过本科期间不懈的努力,在研究生考试中名列前茅,被上海财经大学的法硕录取;随后,又以前2%的优异成绩通过了司法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

接连在天风证券研究所,广发证券投行,东方花旗等企业实习过后,他选择了留在投行。

私下里,他是个爱用小刘鸭表情包的随和大男孩,分享经历时知无不言。问及升学考证的艰辛,他谦虚道:“哈哈,那是运气好。”

运气只是偶得的外因,为他赢下职场胜券的,只能是背后不懈的努力。

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法硕学长是如何实现职场逆袭的吧。

以下是曹同学采访的文字版

1.你是从一个金融专业考的上财的法律硕士,请问你是如何考虑选择院校和专业的呢?

其实我选择这个专业和学校,关键是我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

在城市的选择方面,我有些同学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城市,这当然很好。但我个人比较注重职业发展,北京上海的学校在金融领域占据天然的优势,四大行和一些大券商,总部都在北京。而上海是我们的金融中心,至少在现在看来,发展上海还是政治任务,同时它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实习机会。

接下来是选专业,我认为选择法硕方向对未来发展是一定的优势。金融+法律的复合背景,知识面更广,也更能应对一些专业性的情况。考法律硕士的,大都是跨专业考的,大家一个起点,不需要担心本科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我认为,在金融行业求职,学校比专业更重要,如果立志去一些核心部门,就得努力考清北复交,两财一贸这些学校。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上财的原因。

2.你大概是什么时候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又未来这个目标做了哪些努力呢?

于我而言,职业方向的选择是一个反复再反复,从迷茫到清晰的过程。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了解到本校优秀学长学姐的经历。听闻投行是很多金融人心目中的圣地,是金融学子证明自己的战场。于是我决定努力一把,走向投行之路。

到了研究生的时候,我改变了主意。第一份实习的时候毅然选择了研究所,因为我觉得投行工作缺乏一种的创新性,只是一昧符合监管的需求。相反,我认为投研才是真正的智力密集型行业,能给人带来很多新挑战,是个人成长最快的岗位,我当时比较看重这一点。

但是真正拿到研究所的实习,干了半年,才发现这个方向没有那么合适我。

研究员工作中,高强度的加班已经成为了常态,就像知乎上说的那样“白天要调研,进行各种沟通,晚上还要写报告,充足的睡眠只存在于梦中。”

半夜一两点被叫起来写报告是家常便饭。好不容易听着轻音乐睡着,组长一个午夜凶铃,直接把我从春风和煦的香格里拉拉回不夜的陆家嘴。

遇到发年报的高峰期,更是忙到连通勤的时间都没有,扛着折叠床,一头扎进了办公室。长期下来,眼圈熬得比眼球都黑。

但没办法,项目得运转,我没法停下来。

再加上那半年市场行情很不好,我跟踪的行业里只票只有5只上涨,局势比较紧张,多方面考虑过后,我辞去了研究所的实习,转去了投行。

在投行干了几个月后,还是选择了辞职。众所周知投行出差频率特别高,员工四海为家,每个人口袋里都揣着各大航空公司的VIP卡。

我当时有个感情很好的女朋友,所以觉得这样长期出差,一个月下来面都碰不上几次,对对方不太好,也很难维持感情。于是还是想在其他方向再尝试尝试。(诶~坏笑)

秋招暑期的时候,我最先考虑的是公募。但是现实比较残酷,在公募方向求职遇到了比较大的挫折,最后大家也看到了,结合自身情况,我还是回到了投行。

在这一过程中,我所做的跟其他金融专业的同学也差不多,也就是积累实习,努力考证。但是不管去不去投行,证都是要考的,这是我当时的一个小目标。

3.你同时考取了CPA和司考,你觉得这对你的求职有什么帮助吗?考证应该花费了很多时间。

我觉得考证对我的帮助很大,因为这是一个能力的证明。

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对我根本不了解,只能看我的简历,听我说的话。

学金融的同学们普遍都很优秀,想在短短的十分钟之内,表现出超越他人的水平,还是比较难的。但我有这两张证书,有高分通过的经历,就可以向面试官证明我是一个有毅力,也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在面试中是一个不错的加分项。

说到考证,我的经历可能和许多同学不一样,我是在辞去实习之后把两个证书考下来的。这一过程中,我只需要平衡学校学习和考证,相对其他同时还在实习的同学来说从容一些。

但据我了解,一般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在这点上,我还是建议各位学弟学妹考证不要强求,有时间就考考,实习更重要。

4.你最终去的单位是一家不错的内资券商投行,竞争肯定很激烈。你是如何一步步经过考核,最终留用下来的呢?

暑假之前,其实我已经把将投行作为求职方向了,因此目标比较明确:好好利用这个暑期。

很多投行,券商都倾向于留用暑期实习生。表现优异的实习生,能够优先拿到投行的OFFER,这在毕业招聘中就有了很大的优势。我就是参与了投行的暑期实习,在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通过了一系列的考核,最后拿到了留用的宝贵机会。

招聘暑期实习生和校招差不多,一般是经过一轮笔试,然后两轮面试,一轮HR面,一轮投行领导面,有些公司也可能会把这两轮并为一轮。面试的形式每家不一样,有些是群面,有些券商是结构化面试。

实习期结束前有一个考核,会根据我的表现进行打分。第三个月的时候有一场正式的答辩,整个投行的最高管理层都会参与评估。然后人力那边联系签协议,签三方。流程走完之后,我就拿到了投行的正式offer。

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挫折和挑战。

比如暑期中遇到大部分同事学历都比我高。毕竟是头部的投行,来应聘实习生的遍地都是最顶尖的金融学子。最后留用的名额也有限,要想拿到机会,及格心态肯定是不行的,得在考核中拿出更好的数据,还是有蛮大压力的。但这压力也推着我更努力的方向走,是双向的,到底还是得看自己怎么想这个事儿。

还有一次在做项目数据的时候,一不小心写错了小数点后两位。虽然没有造成实际损失,但还是引起了客户的不满,对方财务直接提出质疑,觉得我们券商严谨度不足。

经过那一次之后,平时的报表,文件我都会一审再审,做到一字不差,才会选择交接。主要是学到了教训,不想再重蹈覆辙。所以说,做投行的,多少都会有点强迫症,都是虐出来的。

5.可以简述一下你目前在投行的工作情况吗?你觉得这份工作适合应届生作为起点吗?

目前我们公司新人进来都归到专门负责承做的一个组,项目储备比较充足,也是分阶段的,不会一直高强度加班,大概也就是项目临报前比较忙。我觉得投行工作很适合作为应届生的起点,因为这一行能接触到各个行业各种人,可以帮助刚入职场的同学们明确未来的规划。

投行之后的职业走向是怎么样的呢,从我身边的前辈看来,可以选择的方向很多。

一个是转型做投资,PE/VC或者大的上市公司投资部门。因为对行业的了解比较深刻,这也是很多人实践过的道路。我来公司不久就碰到一个前辈,转行去了上市公司做投资一把手;二是去上市公司做董秘等职务,成为上市公司高管,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

这两条道路是投行人走的较多的道路,还有很多别的方向,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6.还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其他想去做投行的小伙伴吗?

首先就是这一行要经常出差,正常情况下,就是周一到周五都不在上海,只有周末才回来,有对象的同学要长期异地的心理准备。

其次,临报前会很忙,平时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不要项目还没做呢,自己先垮了。

最后说句我个人经历中非常重要的道理:作为一个新人,一定要仔细再仔细。金融说到底是与数字打交道,再谨慎都不为过。

结语

即使没有清北的光环,来自普通的他,也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赢得同样值得骄傲的未来。

金融行业不相信金手指,他用他的奋斗经历向我们证明:

逆袭不是在某个时间点,惊喜地大彻大悟;而是在引向未来的时间轴里,一步步踩出向上的曲线。

这些脚印可能迂回,可能曲折,可能小心翼翼,可能暂时停滞不前;但最终,努力蓄积勃发,苦心总有回报。

与时间赛跑的少年,不会被世界抛下。

而所谓“逆袭”,大概也只是前进路上的一种水到渠成吧。

麻烦备注:职场专访+姓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