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近日,市人力社保局出台《关于建立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结合北京实际,确定了46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看到这个消息,很多人感到不解——职业资格和职称难道不是一码事吗?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互相对应又当如何解读?
职业资格类似上岗许可证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与职称的对应关系,首先需要明确这两个名词的概念。尽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职称都是针对专技人员的评价制度,但两者用途有所不同。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是对专技人员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通过考试取得特定的职业资格后才可从事特定的职业。
从年开始,我国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包括准入类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项职业资格名列其中。只有被列入该目录的职业才可以进行职业资格的许可和认定,而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证、上岗证等一律取消。所以,职场人士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仅限于目录中的个职业。这些职业资格基本涵盖了经济、教育、卫生、司法、环保、建设、交通等国家重要的行业领域,符合国家职业资格设置的条件和要求。所以,考证人员需要先对照一下职业资格目录,看看自己是否有必要考取职业资格。
职称标志人员能力水平高低
职称与职业资格非常容易混淆,而且二者也确实存在交叉性。其实,职称只是个通俗的说法,准确的名称应该是“专业技术职务”。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的标志,专业技术职务分为高、中、初不同层级,可通过考试或评审取得,主要用于用人单位的职务聘用、工资待遇等人事管理工作。
从年起,我国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评上了职称,按照等级,会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工程技术人员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之分;大学老师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几个层次。
最为医院看病,患者挂号都会看到一张医生出诊表,每个医生的名字后边都会标注一个“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者“主治医师”等,这就是医生的职称。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分别是正高和副高职称,挂他们的号都属于专家号。挂其他医生的号则只是普通号。职称等级不同带来的待遇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就医时的专家号、普通号的挂号费相差至少10元钱。患者并不了解每个医生的能力、水平,职称成为选择医生的第一标准。
中高级职称落户北京能加分
职称与准入类的职业资格有点不同,准入类的职业资格是,没有职业资格证,就不能从事某项工作,所以人们无论如何都会“上赶着”去考试。但是,职称不同,并不是强制性的东西,考了当然好,不考的话,人事部门也不会天天追着员工发通知。
通常情况下,对于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博士研究生毕业就可参加;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所申报专业工作满2年可参加;而本科生、专科生则分别需工作满5年、7年。
很多人认为,只有坐办公室的白领才能评职称,工厂里面的技术工人或者自由职业者肯定是与职称无缘的。其实不然。近几年,本市实现了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申报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在舞台影视、美术、动漫游戏、文学创作等专业领域工作1年以上、符合条件的自由职业者,经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联等认可的文艺家协会或行业协会推荐,也可参加艺术系列职称评价。
一般来说,职称需要从低到高一级一级晋升,“跳级”评职称虽然也有,但比较少见。一些高端人才年纪已经很大了,却从来没有考过职称。这几年,本市还制定了特殊政策——企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领军人才,可由所在单位向所辖区人力社保局(区域推荐委员会)推荐,申报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正高级工程师“直通车”评审或高端领军人才研究员“直通车”评审。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限制,不需参加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坐“直通车”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不过,不少上班族仍然对考职称并不关心,对相关的考试信息也不予